唐僖宗广明元年(公元 880 年)十二月初五,长安城外的灞上寒风呼啸,一队身披铠甲的起义军正列阵待发。为首的男子勒住战马,望着不远处那座笼罩在暮色中的帝国都城,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。他身后的士兵们高举着旗帜,甲胄在夕阳下泛着金灿灿的光,像极了他多年前写下的那句诗 ——「满城尽带黄金甲」。这个男人,就是黄巢;而此刻,他距离实现诗中的预言,只剩最后一步。
1. 从落第书生到起义领袖,一首菊花诗藏着雄心
说起黄巢,很多人先想到的是他那两首霸气的菊花诗,却鲜少有人知道,他最初的梦想并不是带兵打仗,而是考取功名。黄巢出身盐商家庭,家里不缺钱,从小就饱读诗书,写诗作文样样精通,按说科举之路该顺风顺水,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 —— 连续几次参加进士科考试,全都名落孙山。
落第后的黄巢心灰意冷,在离开长安前,他写下了《不第后赋菊》:「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。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」这首诗里没有半分失意文人的哀怨,反而满是睥睨天下的豪情。当时谁也没把这个落第书生的诗句当回事,可多年后再回头看,这哪里是咏菊,分明是他向大唐王朝下的战书。
展开剩余76%为什么好好的书生会走上起义的路?这就得说说唐朝末年的乱象了。唐懿宗、唐僖宗时期,朝政腐败到了极点,宦官专权,藩镇割据,地方官拼命压榨百姓。更要命的是,咸通末年到乾符年间,河南、山东一带连年发生水旱灾害,庄稼颗粒无收,可官府不仅不赈灾,反而催缴赋税更紧。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,只能铤而走险。
乾符元年(公元 874 年),王仙芝在长垣率先起义,黄巢得知后,立马召集了数千人响应。他可不是一时冲动,盐商家庭的背景让他早就结识了不少江湖豪杰和底层盐贩,这些人后来都成了起义军的骨干。就这样,曾经的落第书生,摇身一变成了反抗大唐的起义领袖。
2. 南征北战闯天下,起义军为何能一路势如破竹
黄巢起义军刚组建时,人数不多,装备也差,可为啥能在短短几年里横扫大半个中国?这里面有三个关键原因。
首先是民心所向。当时唐朝的军队早就没了往日的战斗力,士兵大多是强征来的农民,根本不想打仗;而起义军大多是活不下去的百姓,他们为了自己的生路而战,战斗力自然不一样。《资治通鉴》里记载,起义军所到之处,老百姓纷纷加入,「民之困于重敛者争归之」,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。
其次是黄巢的军事才能。别看他是书生出身,打仗却很有一套。他不跟唐军硬碰硬,而是采取流动作战的策略,打得过就打,打不过就走。从山东到河南,再到湖北、江西、浙江,甚至一度打到广州,把唐军耍得团团转。尤其是在广州期间,起义军不仅扩充了兵力,还缴获了大量财富,实力大大增强。
最后是唐朝内部的矛盾。当时朝廷里,宦官和文官斗得不可开交,地方藩镇也各自为战,没人真心想剿灭起义军。比如淮南节度使高骈,手握重兵,却只想保存实力,根本不配合朝廷的调遣。唐军各自为政,起义军自然如入无人之境。
乾符六年(公元 879 年),黄巢在广州发布檄文,痛斥唐朝宦官专权、官吏腐败的罪行,然后率领大军北伐,目标直指长安。一路上,起义军攻克潭州、江陵,突破潼关天险,兵锋直指长安。唐僖宗吓得魂飞魄散,带着宦官和少数大臣,偷偷从长安西门逃到了成都。
3. 打进长安称帝王,「黄金甲」的预言终成真
广明元年(公元 880 年)十二月初五,黄巢率领起义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长安。老百姓听说起义军来了,纷纷涌上街头围观。起义军士兵纪律严明,沿途没有抢掠百姓,黄巢还对百姓说:「黄王起兵,本为百姓,非如李氏不爱汝曹,汝曹但安居无恐。」(《资治通鉴・唐纪六十九》)
几天后,黄巢在含元殿登基称帝,国号「大齐」,年号「金统」。那一刻,他当年写下的「满城尽带黄金甲」终于成为了现实 —— 长安城里到处都是穿着金色铠甲的齐军士兵,曾经的大唐帝都,变成了大齐王朝的都城。
可谁也没想到,这辉煌的时刻竟然如此短暂。黄巢虽然打进了长安,却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。他没有及时追击逃跑的唐僖宗,给了唐朝喘息的机会;也没有派人安抚地方藩镇,反而对不归附的藩镇采取强硬态度,把他们都推向了唐朝一边。更重要的是,起义军进入长安后,一些将领开始贪图享乐,军纪逐渐涣散,慢慢失去了民心。
唐僖宗在成都站稳脚跟后,开始调集各路藩镇军队反扑。中和三年(公元 883 年),沙陀族将领李克用率领大军进攻长安,黄巢起义军抵挡不住,只能撤出长安。此后,起义军节节败退,中和四年(公元 884 年),黄巢在泰山狼虎谷兵败自杀,这场历时十年的起义终于落幕。
4. 黄巢起义的余波:大唐的灭亡与历史的反思
黄巢起义虽然失败了,但它对唐朝的打击却是致命的。经过十年战乱,唐朝的统治根基彻底崩塌,藩镇势力越来越强大,朝廷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。二十多年后,公元 907 年,朱温废黜唐哀帝,建立后梁,大唐王朝正式灭亡,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。
很多人觉得黄巢是个残暴的人,因为史料里有他「屠城」「食人肉」的记载,但这些记载其实存在争议。比如《旧唐书》《新唐书》里说他在围攻陈州时,因为军粮短缺,就把活人磨成肉糜当军粮,这个说法实在太过惊悚,不少史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后世对他的抹黑。毕竟,在古代,胜利者往往会对失败者进行妖魔化描述。
从现代视角来看,黄巢起义本质上是一场底层百姓反抗暴政的运动。它虽然没有成功,但却敲响了唐朝灭亡的丧钟,也推动了历史的进步。比如,起义军沉重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,为后来宋朝的平民社会到来奠定了基础。
黄巢从落第书生到起义领袖,从写下「满城尽带黄金甲」到真的打进长安,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。有人说他是乱世枭雄,有人说他是农民英雄,你怎么看?如果黄巢当年没有起义,唐朝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。要是喜欢这篇文章最大配资平台,别忘了点赞关注,下次我们再聊聊唐朝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。
发布于:广东省利好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